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厦门厦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门工程)始建于1951年,1993年改制为上市公司。该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程机械产品制造商之一。
作为国家核心企业,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
2003年,徐工成为行业首家装载机年产销量突破万台的企业。
2004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
厦门工程产业园于2004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是年产装载机3万台、挖掘机2000台、叉车3000台的建筑装备制造基地。
中国。
截至2007年底,徐工集团总资产49.2亿元,净资产16.29亿元,设备齐全,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检测体系完善。
生产的产品性能先进、质量优良、安全可靠、操作灵活、作业效率高、维护方便,适用于矿山基础设施、工程、农林水利建设、港口、码头、货场。
和其他建筑工作。
徐工产品多年来畅销全国,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并远销美国、埃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与此同时,徐工随中国科考队六次前往南极洲,展示了徐工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卓越性能。
公司员工队伍素质高,专业技术人员约400人,占比20%以上。
徐工技术中心是全国首批企业技术中心之一,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行业首个博士工作站,为徐工及装载机行业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厦门工程秉承“质量追求可靠性,服务争市场”的理念,立足经济特区,面向国内外市场,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
我们通过全国30个办事处和分公司、300多家经销商、200多家维修中心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厦门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
成立于1951年,注册资本7.99亿元,总资产约106亿元。
1993年12月由厦门工程机械厂改制为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15),是生产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国家一级大型骨干企业。
徐工现有员工6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20%以上员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徐工将具备年产4万台装载机、1.5万台挖掘机、5000台叉车、3000台路面机械的生产能力,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
徐工产品以高效、节能、灵活、可靠为特色,涵盖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小型机械、路面机械、环保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等八个类别,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矿山、工程、农业、林业、水利、港口、码头等领域。
...2012年,徐工以“176.9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品牌500强”第66位,继续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发展。
徐工拥有国家技术中心(1995年为福建省第一批国家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01年为全国第一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技术中心的人才实力、软硬件条件、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在全国名列前茅。
根据国家发改委组织的2009年全国575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徐工技术中心排名第105位,位居工程机械行业第二位,福建省第二位,厦门市第一位。
徐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积极倡导建立教育机构。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碎片化职责、模块化的原则,收集和整理企业内部知识显性知识,记录隐性知识,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
通过信息平台,所有知识都可以共享和转移。
每年投入教育培训数百万元,年度培训计划完成率达95%以上。
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厦门市机械行业唯一的技能鉴定站,福建省高技能人才认定试点单位,并与十几所院校建立了培训基地。
荣获厦门市“2005年度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还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高级技师培训基地”称号。
2009年,徐工荣获“全国人才教育和职业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国家、地区、市级商业模式、“技术冠军”、“技术专家”纷纷涌现。
技术中心现有专业研发人员400余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40人。
它还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开发了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和挖掘装载机,包括推土机、中轴距起重机、越野叉车、天然气起重机等令人惊叹的成就。
60多年来,徐工敢于走得更远、不懈努力,始终致力于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助力国家科学任务发展,扎根中国、放眼世界。
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创造价值,赢得了众多行业奖项和公司认可的领导地位:2010年至2011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中国”连续两年。
产品多次荣获“厦门市质量标志”、“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2010年厦门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授予的“十大名牌”称号。
“2010年度厦门企业百强”、“2010年度厦门制造业十强企业”;2011年被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厦门市十强工业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机械工业文明单位”、“中国装备功勋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2010年,“福建省质量奖、世界工程机械工业大会50强峰会、中国工程机械杂志社”授予“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50强”、“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