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铺机的接缝是怎样处理的?
接头技术(1)热接头技术热接头技术一般用于两台或多台机器同时施工时。此时,相邻的两条摊铺带仍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
轧制时,大部分压路机处于热料道上,靠近未压实道的接头处有更多的物料被耙动,这样轧制后的密度就较高。
同时,与冷料道重叠约152mm。
初压实分两次(向前、向后),碾压轮必须与冷料道重叠152mm,在未压实道一侧进行碾压。
因此,纵向接缝易于处理,连接强度好,相邻铺条的搭接宽度可以较小。
在接缝处理中,全幅摊铺可以消除纵向接缝,但容易出现离析,且容易受到供应水平的限制,因此不是一种实用的方法。
热接头用于运行过程中的纵向接头。
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在及时连续碾压的情况下,确实是一种理想的纵缝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
(2)冷缝技术冷缝技术是指将新建路面与压实的现有路面进行拼接。
仅当半宽施工中不能使用热接缝时才可使用。
第一道碾压采用该方式,仅碾压至距离上一道摊铺带边缘约20cm至30cm处,压路机将约152mm压在热料道上。
这种方法被认为会在关节处产生“挤压”效应。
。
第二遍(向后)遵循原始路线的模式。
铺设新的铺装层时,应垂直修整现有铺装条的接缝边缘。
新铺装带在碾压时,其接缝边缘也应提前铲除。
道路工程作业,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提高平整度的方法?及工作原理?
1.路面基线控制。摊铺机进行自动调平时,需要有准确的参考面(线)。
下面介绍两种设置参考面(线)的方法,可根据路面的结构水平和施工位置进行选择。
基本原则是,如果主要目的是控制高度,则采用走钢丝法,如果主要目的是控制厚度,则采用浮动基准梁法。
一般底层采用走钢丝法,中、表层采用浮动基准梁法。
路面底层——基准钢丝绳(走钢丝)方法是在道路两侧安装基准钢丝绳,但注意:支撑钢丝绳的支柱和钢棒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至10米。
;使用两个精度级别进行测量和控制。
钢杆的高度应比设计高度高1-2MM,并保证在铺设过程中钢杆的高度始终准确。
将绞线从Φ2MM张紧至Φ3MM,并用张紧器将其放置在立柱的调节横杆上。
拉伸钢丝绳的拉力通常为800N左右。
为保证连续运行,该段钢材之前应在钢丝绳每侧放置3根长度为200-250m的钢绞线。
线材完成,钢丝下部组装完毕。
中、面层摊铺浮动基准梁法采用浮动基准梁,保证铺装厚度,提高表面平整度。
结构调节工艺(因结构沥青层厚度与面层厚度不同),方法如下:浮动基准梁前部由2-4个轮架组成。
它们长2至3米,每个轮架有3至44对小轮,在摊铺机前面行走以降低支撑层。
浮动参考梁后部装有约0.5MX10M的滑板(俗称滑靴),在路面层顶面上滑动,以减少参考误差和自动找平误差。
自动调平装置:安装、调整横向坡度传感器时必须小心。
安装误差应小于+0.1%。
浮动参考梁的滑动基准面必须与平行于路面基准面的横向坡度相同。
经常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正常情况;定期检查路面厚度和横向坡度是否符合设计值。
2、摊铺机摊铺进度管理。
摊铺机必须连续匀速摊铺,不得停车,严禁快进或减速。
路面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路面厚度的变化。
为了保持厚度恒定,需要调节厚度调节器、捣固装置或熨平板的激振力以及振动梁的行程,但需要手动调节。
根据速度的不同,路面变化后会发生预压实,导致最终压实厚度存在差异,影响路面平整度。
在摊铺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停机,并且每天需要停止的任何摊铺点都应放置在结构一端的定制收缩缝顶部。
3、摊铺机运行管理措施。
选择经验丰富的摊铺操作人员并进行岗前培训。
摊铺过程中,运输车停在距摊铺机10~30米处,置于空档,依靠摊铺机缓慢前行。
指挥卸货卡车卸货的人。
确保路面供应系统的连续性。
这意味着脚轮(输送轮)内的料位稳定、均匀、连续,料位保持在中心轴上方。
大约2/3刀刃为宜。
